“是的,先生,根据当时制定的融资预售方案:它的售价990马克。购车人须每周支付5马克,150周后,累计缴纳总计750马克的预付金,可以将一辆甲壳虫。”
虽然战前没有几个人得到了“甲壳虫”,但是1000马克的售价却是事实。
“也就是400美元,而目前大众汽车生产的“甲壳虫”售价是540美元。就是凭着价格优势,去年它在英国卖了50000辆。”
这正是“甲壳虫”横扫世界的根本原因——价格,在美英等国市场上,它的价格仅相当于同类型汽车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基本上就是一辆二手车的价格。
正是靠着如此低廉价格,甲壳虫才横扫了世界。
“但是540美元,对于南洋来说,仍然太高了一些,我的目标是400美元,差不多就是初代“甲壳虫”的水平,甚至还可以更低一些!在很多时候价格才是王道,尤其是在很多南洋工人的年收入,也就只有不到400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汽车价格,应该控制在年收入以内——即一年的收入,足以买以一辆汽车。”
看着面前的这位畅谈着“国民汽车”的总统,费迪南德·保时捷有那么一瞬间,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他又一次回到了总理府,回到了十几年前的那天,和那位奥地利下士一起畅谈着“所有德国人的汽车”。
其实在这一点上,李毅安和那位下士是有共通之处的,两个人都希望通过汽车来改变国人的生活,虽然目的都不太相同。
真正的“国民汽车”是什么?
当然是与普通人的收入息息相关,那怕是按照规划,两年后,也就是第一辆普及型轿车下线时,南洋职工的平均收入将会超过600元,但是汽车的售价最好控制了400元以内,只需要几个月的收入就可以购买一辆汽车。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汽车在南洋的普及,进而带动一系列的消费,也就是以汽车为核心的“消费升级”。
顿了顿,李毅安指着草图强调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