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火车在轨道上“咣铛、咣铛”地绕过一处弯曲路段后,很快就驶入一段平直的路段,火车开始在人们的脚下加快了速度,轨道上的铁轮有规律地嚓嚓作响。
车厢里的几名乘客。他们一直在校对一周以来的调查报告。
这几位穿着西装的外国乘客,就这么坐在头等车厢里,有的在默默地吸着烟,有的在写零散的、不连贯的评语,等待着重新开始。
罗跃安一边抽着烟,一边翻看着报告,趁着把烟灰弹进烟灰缸的空儿,他问道:
“您真的认为今年的玉米产量会突破1800万吨吗?”
“1800万吨,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扶了下眼镜框,王正真解释道:
“埃塞俄比亚的耕地面积约1719万公顷,其中200万公顷是国有农场开垦土地,那些农场不仅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而且还有现代灌溉系统,他们使用的是我们公司提供的良种,平均产量每公顷约为3000公斤左右,考虑到轮作等影响,仅只是国有农场的产量,就高达1200万吨以上。”
在分析着埃塞俄比亚的玉米产量时,王正真仍然尽不住为其进步而惊叹。
自从几年前歌名之后,这个国家无疑是整个非洲最耀眼的明星,在来自苏联和东欧的农业专家的帮助下,这里掀开了轰轰烈烈的农业改革,开垦荒地,修建灌溉工程,改良种子,施加化肥,在短短两年内,埃塞俄比亚的粮食产量就增加了几倍。
在农业取得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来自苏联的专家帮助他们规划了铁路网,建设了新的公路,钢铁厂、化肥厂等现代化的企业第一次出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