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史小说 > 军史小说 > > 第1225章 南洋的人才暗棋(第一更,求订阅) (3 / 6)
        “是啊,算起来,这些年,南洋的高等教育培养了上百万人才,也就是靠着这些人才,才有了南洋的今天。”

        其实这是需要感谢唐山的诸多志士仁人的,如果没有他们在抗战时期排除万难,发展教育,南洋的大学又怎么可能有机会敞开招生。抗战结束的那年,唐山当年毕业的中学生高达25万余人,但是只有不到10%的人有机会上大学,而南洋大学基本上是敞开招生的,当年的五大招生满了,还有职业学校。

        总之,主打一个敞开招生。

        其中到底有多少人才,有多少人有朝一日会成为大师级的人物,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正是他们的到来保证了南洋的人才队伍建设,并为南洋的“技术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李毅安一边走,一边说道:

        “这些年,咱们自己的中等教育也起来了,在生源上是没有问题的,关键还是培养的问题。”

        南洋的高等教育模式既打着德国烙印,同样也深受英式教育的影响,可以说是集两家所长,南洋的本科教育虽然只有三年,但是教育质量还是非常高的,毕竟,大学里的教授,当年大都来自德国,虽然这些年有不少德裔教授返回了德国,但是伴随着经济上的腾飞,大学里又多出了许多英美学者。

        有大楼不一定是好大学,但是有大师的学校肯定是不差的。

        就这样,两个人在南洋大学的校园里一边散着步,一边讨论着人才培养的问题,其实,现在李毅安对国王试验室的“技术偷渡”已经不多了,相比于“技术偷渡”,他更倾向于周末时的“学术沙龙”,就是和各界青年学者一起讨论学术问题,通过讨论的过程,向他们“偷渡”一些领先于时代的科学理论。

        而这样的科学偷渡,最大的好处就是独立创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