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南洋人!
在过去的十几年,南洋上下已经形成了这种共识,也正是这种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以南洋为家,而不是“客居”南洋。
也正是在这种思潮下“我们是南洋人”这种意识越来越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无论是唐人或是欧裔,他们都形成了这种共识。
但是与此同时,李毅安却又不得不考虑不考虑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就是南洋的未来,或者说未来的南洋。
未来的南洋在那里?
“东情西韵”这是南洋的文化定位,但并不仅仅只是如此,李毅安还需要考虑到另一个问题——亿万南洋人的根。
在另一个世界上,有两个教材,一个是星加坡,一个是马来亚唐人。
前者是官方主导的“去华化”,而后者,几十年如一日的,在没有任何官方补贴的情况下,坚持着华文教育。甚至发出了“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华校,是华人的文化堡垒!”这样的疾呼,
什么都可以不办,但是华校必须要办,因为这关系到民族的灵魂!最终,靠着马来亚华人社会捐款,华校一直办了下来,而马来亚华人社区也成为除了大陆以及港澳台之外,唯一保留完整华文教育的地区。
有了这两个例子,李毅安当然要汲取教训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