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兵’就位了吗?”
他口中的“侦察兵”并不是真正的士兵,而是无人侦察机,几年前,在李毅安提出研制无人侦察机后,南洋的技术部门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首个付诸实践的是在无人靶机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无线电控制的战场无人监视机。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无人侦察机,该机可携带一部可拍摄95张照片的昼间照相机或一部只可拍摄10张照片的红外夜间照相机。无人机采用火箭助推方式起飞,作战人员通过无线电指令控制飞行,作战过程可由雷达跟踪,持续飞行时间可达30分钟,返航后通过降落伞回收。
虽然那款无人机是试验型号,而且并不成熟,但是它不仅开创了南洋无人侦察机的先河,而且还在其基础上,掌握了无人机的使用技巧。
最终促成了“侦察兵”无人机的问世,与之前试验型相比,它的性能更成熟,更先进,可谓是集南洋电子技术于大成。起飞可以利用气动滑轨弹射发射,也可以采用液体火箭助推器发射;回收时采取用垂直网回收,可重复使用。该机甚至可以部署在南洋陆军排一级单位,每个师通常部署12架。
“大约两分钟后就能抵达战场。”
操纵员凭借着观察雷达获得的数据,给出了回答。
顾长川点了点头,说道:
“抵达交战区域后,第一时间把画面传过来,”
随后顾长川就拿出烟盒,取出一根香烟后,默默的抽了起来,偶尔的,他会来回的踱着步子,然后在那里盯着地图,思索着什么,但是很快,他又摇了摇头,似乎是对自己的计划不太满意。
很难办啊!
不一会那边就有参谋回答道。
“鹰眼12,已经抵达交战区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