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宫”的书房之中,从杜勒斯用颇为认真的语气说道。
“如果美国承认伊拉克共和国,不但会削弱美国反对泛阿主义的印象,而且有助于改善西方世界在整个中东的世界的形象,也会促成一种改变——伊拉克将会继埃及之后,成为“中东的另一个中心”。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纳赛尔在中东世界的影响力。”
看着从华盛顿赶来的杜勒斯,李毅安的心里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这么说,你们已经决定要承认巴格达了!”
其实对于美国人会这么干,他并不觉得的意外,在另一个世界,仅仅半年月后,美国就承认巴格达政权,而且也正像他们意料的那样,新政府的副总理阿里夫公开呼吁和埃及叙利亚组成的阿联全面合并,而对此作为政变的主导者,开国总理卡塞姆却是加以反对——没有任何人会把权力拱手相让。于是为了对抗阿里夫等人,卡塞姆便借助另一方的力量——左翼力量抗衡阿里夫。
卡塞姆对阿里夫的打压被美国视为对纳赛尔权威的挑战。起初,美国人对于伊拉克的内斗或许带有些幸灾乐祸的心理。但正所谓两害相较取其轻,对于美国来说,被左翼接管的伊拉克自然要比并入阿联的伊拉克更为可怕。
而这也导致了其后伊拉克所发生的很多事件。
“这是为了我们共同的利益,如果我们施加压力,那么势必会倒置巴格达倒向纳塞尔,倒向苏联,反而如果我们承认它,可能会造其内部的分裂,所以,华盛顿会在近期承认巴格达,但是在此之前,总统先生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谅解。”
为什么是“谅解”?
是因为阿迪斯公主就在南洋,南洋官方不仅发表声名遣责了巴格达的叛乱,而且还表示了对阿迪斯公主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取得南洋的谅解是非常必要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