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倒不一定会失败,只是效果增加多少的问题,红外线探头属于热敏元件,温度越低其敏感度越高,用氮气降温,可以有效提高敏感度……”
作为这一构想的发明人,王嘉林显得很平静,从五年前,一直跟在威廉身边研究导弹的他和其它的同事一样,一直在上着“导弹设计”课,而且他也掌握了提高响尾蛇作战效能的秘密——换装更灵敏的新型导引头、新型的冷却系统以及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
“所以新的引导头采用氮气制冷红外线探测器,因为导弹的尺寸小,液态氮只能存在之配套的挂架内,在挂架内装有一个6l的高压氮气瓶,战斗机飞行过程中它能为导弹导引头提供2.6个小时的制冷,这样自然也就提高了它的敏感度,而且探测头整流罩材料也由原来的石英玻璃改为氟化镁材料,它可以透过更长波长的红外线辐射,使其灵敏度更高;导弹的跟踪角速度更高……”
这是理论吗?
不,这是科学!
从烟盒中抽出一根香烟,点着它之后,抽了口烟,王嘉林默默的盯着空中的飞机,此时,轰炸机挂载的靶机已经被释放了出来,那架超级雷电迅速接近靶机,抢占到6点位置后,驾驶员并没有一下子发射出所有的导弹。
即便是从地面,也能看到机翼下闪过一道炽热的火光,导弹拖着白烟尾迹向着靶机飞去,先是一枚,停顿时了一会,才发射下一枚。
见状,哈特曼笑道。
“这是海军的战术,虽然是海军的,但确实不错!”
虽然“响尾蛇导弹”刚刚服役不到半年,但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海军航空兵还根据其试验时的命中率,改变武器思想,研究出了新型导弹战术,飞行员应优先取得适合响尾蛇导弹的位置,发射一枚后先观察结果、再发射下一枚,不像过去使用空空火箭那样,取得战位就把所有的导弹一次性都射出去。
这种攻击方式命中率更高,效果更好,很快就在军中得到了推广。
靶机在无线电操纵员的控制下,不断的通过机动规避,以躲避导弹的攻击,但一切都显得那么无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