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人听起来很很像是天方夜谭,很像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但冷静下来切合实际的想想,这个方法却是目前这个局面下的最优解。
首先,这里是北境,不是中原其他州郡那般繁华,每个城池都聚集着大量百姓,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北境的荒漠之上,绝大多数的城池都只是来往络绎不绝商人短暂停留、歇脚的地方罢了,至于城内以及周围根本就没有多少人烟。
这也是为何这戈壁上的城池大多都只有方圆一里的大小,因为没必要,这里常驻的人口除了那些守军之外便再无其他人。
查干乌力的目光在夜色中游移,思绪纷飞。这些个因商旅而繁荣起来的城池,在平日里或许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战乱之下却早已化作了一个个鬼城,寥无人烟。
在这种前提之下,即便是义军攻陷了这些城池,又能如何?对于北境大体的局面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
更何况,现在义军的想法是将他们赶出北境,拿下那些城池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他知道,真正决定胜负的并不是这些荒凉的城池,而是军队的士气和战略的运用。他们需要的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而不是在这些毫无价值的城池上浪费时间和兵力。
所以的话,中年儒生的这个计策就显得极为高明了,并且也已经有了实际执行的可能性。
先前他之所以犹犹豫豫不肯执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主动撤离在北蛮眼中视为懦弱的行为,视为耻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