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秦汉至隋唐,长期垦殖导致关中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加剧,农业生产力已经严重衰退。
唐代中后期,关中已“沃野千里”不复,粮食自给率不足一半。
这种情况下,长安若为都城,便要依靠漕运来供给粮食,但漕运成本激增会让王朝不堪重负!
长安若为都城,便需依赖大运河转输粮食,但从江南到长安需经长江→邗沟→淮水→通济渠→黄河→渭河,水路迂回且险滩(如三门峡)密布,运输损耗高达四成以上!
而安史之乱后,江南早就成为“天下粮仓”,所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
从这个角度来说,洛阳、开封这两个处于水运枢纽中心的城市,相比长安,其实更便于连接东南财赋,而长安远离经济中心,后勤压力难以承受。
从这些实际问题来考量,定都长安肯定是不行的。
至于要定都哪里,却是有些难以抉择了。
有人认为最好还是定都汴京,有的人提议洛阳,有些人更为激进,认为最好定都析津府,也就是后世的北京。
提出这个意见的人也有他们的根据,他们认为,若是定都析津府,一来可以解决漕运问题,隋唐长安依赖大运河从江南运粮,开封以汴河为生命线,“漕运不通则都城危”,既然漕运危险,那么就依靠海运。
析津府与海岸线很近,若是定都析津府,漕运问题迎刃而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