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允在吕惠卿的突然袭击之下,苏学会弟子们的快速反应的推波助澜之中,在街头上搞了一个‘黄袍加身’的戏码,正式登基称帝。
当然,街头上只是一个临时的登基,而正式登基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定都、定国号、定年号、准备登基大典等事情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些事情哪一个都不能草率。
不过苏学会对此早有准备,除了还没有准备龙袍,其余的东西早有讨论,在苏允回到了长安州衙没有多久,韩幼安已经是将方案初稿给呈了上来。
当然,仅仅是个初稿而已,该怎么定,还得经过苏允裁定,然后经由苏学会以及六房进行再次完善,再经苏允确认,最后才颁布天下。
苏学会准备了诸多国号年号供苏允选择,如昌、昭、靖、雍、熙、朔等等,年号也有诸多,如永嘉、光朔、昭宁、承运等等。
苏允看完之后都不甚满意,给方案上添了几笔,国号加了个明,年号则是加了个洪武。
在这个事情上,苏学会以及已经升为六部的六房自然不会违逆苏允的意愿,将国号以及年号定了下来。
于是新政权国号为明,年号则是为洪武,这一年也被称为洪武元年。
至于苏允为什么将国号取为明,年号取为洪武,苏学会却是有些疑惑。
一般来说,取国号一般跟前朝有关,以朝代五德相生相克为原理,要么取相生,要么取相克,都有道理,这就是五德始终说。
比如说唐朝取代隋朝,便是相生,隋朝乃是火德,于是唐朝取土德,取火生土相生,意为承袭隋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