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苏辙则显得冲和淡泊、老成持重,但实际上苏辙的政治主张常常比苏轼还要尖锐激烈。
而他在对子侄辈以及朋友的要求上都比苏轼要高得多。
也正是因为因此,虽然苏辙的政治主张尖锐激烈,但他遭受政敌的迫害却比苏轼轻得多,因为在处理政治问题时,能够采取更为策略性的方式,避免直接冲突,从而减少了直接的对抗。
所以在元祐年间,苏辙从小小县令跃居副相,而苏轼却遭到新、旧两党的夹击,不安于朝,奔走于地方和朝廷之间。
这也是为什么苏允愿意跟随在苏轼身边,而不是跟在苏辙身边的缘故。
这会儿苏辙凝视苏允,等候苏允给他一个答案,苏允感觉到压力山大。
但他亦不是性格软弱之人,神情自若笑道:“侄儿去过,不过里面自有缘由,叔父待侄儿出去将事情处理完,回来自然会将来龙去脉给您讲清楚,您觉得可以么?”
苏允这般坦然自若,倒是让苏辙心下暗自点头,且不说苏允去青楼对不对,就说这一份心性,就很是了不起了。
不过苏辙却不是任人糊弄之辈,道:“我跟你一起去。”
苏轼赶紧跟上道:“我也去吧。”
苏允笑了笑,点头道:“也好,二位叔父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