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位称王易,然如何搭建官制及册封文武则是不易。经张虞花两个月的忙碌,方将国中之事料理好。并随着时间至腊月,诸臣便议称王事宜。
称王时间定于十二月的庚辰日,是日大吉,宜祭祀。
在称王继位前半月,应劭为张虞与群臣制定礼仪,安排称王是日之流程,而其中是否制年号为众文士争论之关键。
如侍郎傅干认为不宜制年号,其言汉室虽被袁术所篡,但汉室仍为正统。今张虞所继唐王为大汉之唐王,故不宜制年号,而是需延续建兴年号。而如欲计算唐王国存续时间,不妨使用纪年。
傅干为北地傅氏子弟,情感上偏向于汉室,故今希望张虞严守礼法。而有人反对,则有人赞同。
如辛评认为需制年号,表示袁术篡汉室位,寿春之帝非正统,故汉室衰微。年号者,为君所用之年号,而今汉帝被害于陈,则天下无共主。天下既无共主,以建兴为年号,便不符礼法。是故唐王继位,宜用年号以计岁。
年号之争开启,众多文臣便参与其中,纷纷向张虞上疏,以表明自己态度,或赞同者,或不赞同者。
年号虽为小事,但今众人因此而争执,则让张虞明白天下心怀汉室者不少。为此张虞倒不恼怒,毕竟想让天下之人认同唐室至少需要经历两代人。
为了平息争执,张虞遂请七十有余的蔡邕出山,蔡邕作为天下大儒,虽被不少人质疑屁股歪了,但因名声享誉天下,其话语权自是不用说。
然蔡邕顾忌他与张虞的关系,为此从年号起源讲起,众人年号为汉武帝所启用,之前帝王皆以纪年为号。而纪年者为天子与大王皆能使用,今张虞为唐王,而国无天子,因此张虞制定年号不存在礼法上的冲突。
有了蔡邕的背书,张虞便顺势向众人征集年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