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涉却不能和年轻人比。他在临安和两淮之间不停往返,时不时还得盯着两淮那几个钱监,结果每次回来都显疲惫,这几日全力推进谈判,更是累得脱形。
史弥远的性子并不刻薄,对自家看重之人更是宽厚,当下面露歉疚神色,连声招呼贾涉落座,口中连声责怪:“济川你是要担当大任的,怎能不爱惜自家身体呢!”
说话间,他又叫来仆役,把院落里面汤、茶水之类都撤下,转而换成一直在后厨熬着的滋补肉粥。
“这是合着芡实熬煮出的鹿尾粥,很能充实元气。我这阵子读佛经,不能多用,你不要拘束,先喝一碗。如果觉得好,再带些回去。”
“多谢相爷!”贾涉连声称谢,从仆役手中接过了粥,放在案几上,转而把一本写满字迹的簿册奉上:“相爷请看,这便是昨夜里我和各家最终敲定的商行条陈,那周客山说,天津府方面不会有异议,就按咱们的意思办。”
史弥远接过来翻看,他素来思虑敏捷,极快,刷刷地翻过数十张纸,便已了然于胸。这些章程,最初是北面那个周国公郭宁提出的,颇具新意,但因为北人粗疏少识的缘故,错漏极多,很多条款和大宋的商业惯例有冲突,都得逐一修改。
两边反复了数次,史弥远也暗中向自家亲信们吹了风,拍板做出了一些退让,这才把整个合作内容最终敲定。
大金和大宋两家权臣,之所以会携手合作,整桩事情说起来有些复杂。
最初的由头,起自于史弥远想要在淮上另设新军,用以取代李珏和应纯之这两人折腾出的局面。同时,这也是史弥远作为持重派领袖伏下的后手,用来在大宋朝堂风向转换为主战时,展现己方的远虑。
既然是另设新军,就得朝廷出粮出饷。但大宋南渡以来,朝廷财力窘迫,军队将帅素来都自力更生赚钱习惯了,什么伐山为薪炭,聚木为排筏,行商坐贯,开酒坊,解质库,都是赡军回易的惯用手段。史弥远要支持杨友建立新军,当然也得在财务上打开口子。
所以史宽之才带着杨友,去往临安行权贵们私下作乐的瓦子里杀人立威,展现勇猛,后继自然便是坐地分利,聚敛钱财以养新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