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宁刚点头,又有人道:“弓弩也不用,船上本来就有备着,临阵要施放火箭呢……”
众人随便两句就把郭宁的意见驳斥了,但也并没人觉得自己以下犯上,转而有人举手向郭宁示意:“元帅,军械司的产出若是足够,掩心甲可以带两具上船。”
顿时旁人驳斥:“发什么昏?铁甲动不动生锈,保养起来太难了……”
“但这东西能救命啊?”
吵吵嚷嚷讨论几句,又有人道:“长枪、轻甲,再加上原有的刀剑弓弩,这不得专门择一个舱室放置,又占去许多地方!”
“……说来还是咱们的船小。若有南朝宋人手里的赤马、黄鹄等舟,那就宽裕多了。”
“辽东那边正造着呢,大船迟早会有。眼下这些都放在纲首的舱室里吧。”
“不如交给火长。”
“火长可以,火长的铺位最靠近甲板,有事也易于折返拿取。嗯,另外再让碇手负责每旬保养,保养要有记录,记录和航海簿册放一处,依旧由纲首收藏。”
“如此甚好。”
船上所谓火长,不是陆上军中掌管一火的基层军官,而是掌控针盘、负责核定针位航路、判断行船方向的资深船员。火长在船上的地位仅次于纲首和部领,而且责任最重,号曰一船人命所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