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阡离开政务司之后,立刻就得到了郭宁的召见。
郭宁对他在北京路几处草场的军事行动很是赞赏,然后又仔仔细细地询问了他,对于石天应、薛塔剌海、杨杰只哥等将领的印象。
就在半年前,定海军将近二十军州的防区,各地屯兵数万之众,郭宁还能对各地兵马的特点、装备上训练上的优劣如数家珍。至于军官,他不敢说每一个都熟悉,但做到都将以上的,郭宁基本都有印象。其中有过出众表现的,更是大都被他召回到身边,在军校里培训过,不仅对其才能了如指掌,还一个个地联络过感情。
但中都战事结束以后,定海军接受了总数超过十万的北京路降兵,另外驻守中都的金军将士陆续投降的,也不下数万人。
对这些人,士卒要遴选淘汰,择其壮勇者补为正军,其余的全都降为荫户不提。对于其将校和首领人物,却不能苛待。皆因此辈不止是军队的首脑,也是地方上的豪强,他们之降伏,是迫于形势,并不代表对定海军有多少认可。
郭宁要赢得他们的认可,要靠水磨功夫。正如他们要赢得郭宁的信任,也同样不可能一蹴而就。
郭宁派遣他们去往北京路作战,便是一个考验和审视的过程。而张阡这样的军官对他们的判断,也就成了郭宁的重要参照。
两人仔仔细细地聊了好一阵,时间久了,张阡有点走神。
郭宁知道,这是因为张阡所部接下去要在武清休整过冬,身为主将,张阡另外还需办理诸多军政上的手续,拿到补充军资、兵员的许可。这会儿他满脑子都是本部将士的需求,心思已经不在郭宁面前了。
这倒是定海军旧部的憨实作派。因为大家和郭宁很熟悉,所以反而无需作伪,无论言辞还是态度,都很真诚。
不像是最近几个月投入都元帅府的文武部属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