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第638章 新星(下) (2 / 5)
        其中地位较低的一批,连带着当时放免的辽人驱口,大致被安置在昌、桓、抚三州,用在金国与蒙古诸部对峙的界壕沿线。他们有个专门的名头,唤作“驱军”。

        这些人在北疆生活百年,与地方通婚,早就已经没有明显的民族认知。以定海军中出身昌州乌月营的三名将帅为例,郭宁和仇会洛是从内地签军而来的汉儿之后,韩煊却是驱军的军卒,说不定便有契丹人血统。但因为他姓韩,又或许和当年大辽的韩姓巨族有关系?这就是大家呵呵一笑的谈资,谁都说不明白了。

        犹自保持契丹姓氏和风俗的一批,大都在蒙古军攻入漠南山后的时候投降了,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桓州出身的耶律阿海、耶律秃花兄弟,还有抚州出身的石抹明安。

        这些都是蒙古的死忠,定海军在与蒙古军的厮杀中,也不晓得杀死了多少。

        另一批比较强悍的契丹人,则被迁往东北内地的上京路、胡里改路等地,用来填补女真猛安谋克大举涌入中原后的空缺,和东北内地其余各族彼此制衡。这批人,便是后来跟随耶律留哥起兵造反,一度大举南下盘踞广宁府,阻断辽海通道之人。

        这些人主要依附的对象,先是蒙古的按陈驸马,后来又跟随木华黎。等到定海军向辽东发展,他们被木华黎丢出来垫了刀头。咸平府的黄龙岗一战,郭宁以两三千的铁骑纵横,摧枯拉朽,一日之内连续击溃了女真叛军、蒙古援军和契丹人的主力。

        铁骨朵起落之下,契丹人血流成河,多少名将、猛将成了血肉模糊,多少勇敢的战士欲哭无泪,两腿战栗;而在当晚,被许多人拥戴为辽王的耶律留哥竟然生生被李霆胡乱施放的热气球吓死,死得过于荒唐,又过于轻易。

        此战之后,这支契丹人的余部分成了两股。

        一股在战场上留得性命,毫不犹豫地投降了定海军,因为他们毕竟比其余野蛮部落要文明些,还有垦埴的经验,所以成了盖州第一批的屯垦民众。此前哲别率军入寇,他们奋起反击,得到了辽海节度使的奖赏。

        随同李云前来的耶律乞奴就是其中之一。

        另一股却奔回辽西,继续跟从蒙古人。

        倒不是说他们过于愚蠢。很多事情从结果倒推,一眼就知对错,当时当地,身在局中,却真的不好判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