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私欲,将士也不是圣人。调整的同时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难免引发矛盾,不止影响耕作,更影响军队的团结。于是需要可靠的人手去复核、调查、惩处、斡旋。为此就得扩编军法部门,大量容留退役的老卒为吏员。
说到底,每一项工作都要用钱来支撑。
等到基层将士的田地拨付完了,那么多中高级文武部下的爵赏也不能拖。去年大周的封爵体系尚未完善,到改元以后,那么多人扳着手指头,把自己的功勋反复算过了,就等着在元旦大朝会上受赏。
郭宁崛起神速,无论军队还是政务体系里,都还没有生成那种盘根错节,不得不重赏拉拢的巨头人物。但也正因为他崛起神速,新朝勋臣们的家底普遍都还单薄,全都等着开国建业后的大赏赐。
总不见得将士们辛苦簇拥周国公做天子,然后自家发扬风尚,继续喝西北风度日吧。
田宅豪华与否?奴仆可够驱使?租税和采邑的规格与前朝可相似?官职的高低是否压倒了我那老对头?免除徭役的范围和年限如何?有没有封妻荫子、丹书铁券?
各种各样的内容早都被臣子们反复盘算,还有五六种真真假假的方案流传出外。有些方案大体符合定海军一向以来朴实的风格,有些方案却简直胡扯,按这思路落实下去,天下百姓立刻就遭猛兽血食,没法活了。
郭宁对此心知肚明,更清楚爵赏不能拖,也不能克扣。对此,他和耶律楚材盘了许多次账本,还拟订了两个原则。
一条唤作“尊崇武勋、功过不抵”。讲的是叙功叙赏倾向军人,参照金代九等爵制,不吝名位,却不能轻易制造出凌驾法度的权贵。
另一条更是关键,唤作“利益共享,爵股相当”,讲的是叙功叙赏以后,并不按照历朝历代的传统实封或者食户。郭宁会效法南朝商人集资海贸的路数,将上海行里归属大周所有的那部分股权拿出来,分配酬功。
大安三年时,中都城里改朝换代,新皇政变上台,大杀宗室。郭宁乘机夺取了当时无人注意,却事实上极其庞大的资源,便是女真宗室们手里掌握的船队和走私商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