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六十具配重发石机成排而列,一道道长达两三丈木料和沉重铁质的配件交错,巨大的金属绞盘滚动间,用牛皮包裹的巨大配重缓缓升起,仍然有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气势。
严格来说,这种机械是天津府的军校里,令许多工匠和学生沮丧的失败产物。
当时众人想要制造的,是一种能在海船上远程轰击敌船,杀伤敌船水手,以便后继展开掠夺的武器,预备用在和宋国水军翻脸的时候。
既然要远程攻击,所有人下意识地选用了已经非常成熟的投石车结构,又在军校的某部教材里头,翻出了一道记录,说西域有大国以铁砧或巨石为配重,确保射程的独特手段。
可惜最后耗费许多材料,做出来的成品却压根不合用。
定海军的造船业,还远没到出成果的时候,现有的任何一艘船只,甲板除非经过专门改造,否则完全承受不了配重的反复墩砸,哪怕配重已经减到两百斤,结果也是一样。而配重带来射程稳定的优势在海上风浪和船只之间距离变幻的条件下,又不值一提。
更麻烦的是,甩出铁火砲的长索动不动和海船上密布的帆索纠缠到一起,有一次训练的时候,直接导致铁火砲直上直下滚进了船舱,爆炸后造成了一死六伤。死者还是船厂里很受倚重的大匠。
所以这会儿军校里一大批人,包括郭宁的老熟人阿多在内,全都灰头土脸,转而去拿着南朝宋人曾用过的突火枪为蓝本,另起炉灶想办法了。
不过,这种配重发石机的试产品被淘汰下来,却得了提点军械司张圣之的喜欢。与此同时,在益都城下亲眼目睹火药武器威力的张林,也对这物件产生了巨大兴趣。
张圣之管了军械司许久,接触到各种稀奇古怪的新鲜东西很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