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第二次?”一名汪古士卒好奇地问道。
原来去年汪世显随同大股溃军由定州退往保州的时候,有小股蒙古轻骑长途追击而至。郭宁所部当时驻在保州,眼看袍泽们死伤惨重,遂领人助战。
他着青茸甲,手持长刀,往来厮杀断后。因其勇猛异常,蒙古骑兵一时不敢迫近,又见他甲胄精利,便问道旁溃兵:“这人什么来路?”
蒙古人说些什么,士卒们哪里晓得?
正没奈何处,恰好汪世显就在乱军之中。汪世显会说汉儿语、女真语、蒙古语,西夏语也能凑合,当下高声答道:“这是大金皇帝驾前的细军,如此人者,足有二十万,马上就到!”
蒙古人以少量兵力深入金国腹地,已然战果赫赫,不愿轻易冒险,听得这番话,便主动收兵。数以千计的溃兵由此逃出生天。
郭宁和汪世显,便是那时候认识的。而汪世显在高阳关中一见这副青茸甲,就知道郭宁来了,立即欣喜若狂。
此时郭宁把自家物件都收拾了,往堤坝向汪世显拱了拱手。
汪世显忍不住上前几步,扯住郭宁的臂膀:“六郎!”
“还有什么事?”
两人站在稍高处,高阳关城寨那边的灯火,便更加醒目了一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