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而言,南朝宋国的拿出来交易的商品,包括茶叶、香料、丝织品、药材、木棉、象牙等,而金国商人则用马、毛皮、人参、北珠等交换。
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宋金两国哪一处发了大灾,或者哪一国调整了盐价,则粮食和盐,也会成为获利丰厚的大宗物资。
当然,粮食和盐,一定是靠走私途径的。民间走私商业的规模,也一定比官方渠道更大,这是理所当然之事。
在密州一带,朝廷指望着着胶西榷场磨牙吮血,贴补日渐困窘的中枢,所以时常派遣得力官员对走私严厉打击。于是宋国的海上走私船队,就将落脚之地不断北移。
只郭宁和移剌楚材已经打探清楚的,登莱三州自沿海向北,从莱州即墨县到宁海州牟平、文登县,再到登州蓬莱县都有诸多私港,郭宁眼皮底下的莱州三山港和海仓镇私港,也靠着民间走私贸易坐地收钱。
不过,私港本身所能收到的钱,并不很多。他们又没法收税,顶多靠着补充食水,捞些零碎的好处。录事司徐瑨的下属、那个女真谋克阿鲁罕,当年霸着海仓镇私港,结果依然穷得叮当作响。
那么,钱去了哪里?被谁赚走了呢?
在南朝宋国那边,稍大规模的走私船队,背后都站着不能为外人所知的大人物。他们赚翻了。
在金国这边,也是同样的,从山东沿海私港得到物资、然后向中都转运发卖的船队,几乎全都属于直沽寨的巨商名下。巨商背后,站着一个个大金的贵人。他们也赚翻了。
好在,直沽寨的巨商们,如今大都与定海军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此前直沽寨面临蒙古军威胁的时候,甚至有些商人选择南下山东避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