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第259章 红袄(中) (2 / 6)
        徐瑨的意思是,郭宁戴着定海军节度使的帽子,固然有利,也有弊端。比如破敌之后,竟不能乘胜扩充领地,只能拐弯抹角地派遣兵力出外,招募流民,这便是实力拓展受限于朝廷制度的体现。

        这会儿李全造反,轻易便替郭宁洗了潍州,而郭宁只消打着平乱的旗号,便能理所当然地出兵潍州,甚至伸手到益都府。

        手伸了出去,自然是不会收回的。但之后的事情,让朝廷去头痛便是。难道他们还能让郭宁把吃下肚子的肥肉吐出来?

        别扯了,杜时升从中都传回的情报,徐瑨每一份都看过。成吉思汗如今还在中都城外虎视眈眈,打算从大金国的中枢一口咬下,攫取最丰厚的利益……这时候,朝廷顾得上山东?郭宁便是再嚣张三分,朝中衮衮诸公也只有捏着鼻子认。

        这好处,不拿白不拿!

        而移剌楚材比徐瑨要稳健许多,或者说,更乐意把官帽子的作用发挥到极处。

        郭宁这个定海军节度使,理论上除了莱州,还能兼管宁海州和登州的军务。但自从郭宁抵达莱州,宁海州刺史乌古论荣祖、登州刺史耿格两个,全然没有动作,并不重视这个军事上的上司。

        乌古论氏,乃是女真人的贵姓,与徒单、唐括、蒲察等族世为姻婚,娶后尚主。听说那乌古论荣祖蔑视郭宁,只当是依附于徒单镒而骤得富贵的幸进之徒。

        而泰和年间山东大乱时,耿格便是乘势而起的地方人物之一,后来辗转各地做过几任佐贰官,才回到山东东路,作了登州刺史。

        大金国放着这么个人物在登州,实在也是昏聩之极了。谁知道这人和杨安儿还有什么隐秘联系?天晓得万一时势有变,登州一带将会如何?

        移剌楚材的想法很简单,李全爱怎么大闹潍州乃至益都,都是他的本事。杨安儿和刘二祖若能合兵闹出大动静,也尽可以放手去做。郭宁身为定海军节度使,职在保境安民,你们闹得越厉害,郭宁就越有理由在朝廷法度之下,军事控制登州和宁海州。

        控制住两州之后,郭宁所部三面据海,而一面以强兵抵住杨安儿所部便可。若经营水上,更能北扼辽左之噤喉、南控江淮之门户,譬如巨鹰展翅,扶摇而升……这上头的好处,又比济南等地的流民要强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