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似荒芜的芯片产业土壤中,希望已经开始萌芽。以华芯为代表的第一批自主芯片创业者已经悄然从这里起步,它们将开枝散叶,启迪我国芯片产业未来20年的辉煌。
1997年,芯片的制程还在200纳米左右攻关。
1990年代初,芯片制造技术进入了超微米时代,制程尺寸开始从0.8微米逐渐缩小至0.5微米,甚至更小。这一技术的出现,不仅大幅度提升了芯片的速度和性能,还使得电子设备更加节能、轻便和便携。
超微米技术的出现,也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光刻技术的局限性。
光刻技术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它能够将电路图案打印到芯片上。
然而,随着制程尺寸的不断缩小,光刻技术已经到达了物理极限,不能再进一步缩小了。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新的替代技术,例如电子束刻蚀、x射线刻蚀等,这些技术使得芯片制造工艺得到了重大的进展。
除此之外,超微米技术也为芯片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应用领域。例如,在医学领域,芯片技术被用于制造微型医疗设备,从而实现了更小、更精确、更有效的医疗诊断和治疗。
超微米技术的发展,为芯片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也推动了半导体产业的飞速发展。
90年代中后期,系统芯片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系统芯片不仅包含了中央处理器cpu,还包括了其他的处理器、存储器、图像处理器等多种功能模块,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整体性能更加出色。
未来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设备等都采用了系统芯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