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一部电影从影院得到的收人可达85%,而从录像带得到的收入仅占8%。到了1985年,影院的收入下降到48%,录像带则收入上升到18%。
从1980年中期起,家庭娱乐在电影业中的总体经济收入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80年代中后期,大量的录像机从外国涌入我国。风靡全球的录像机在我国却没有普及起来,主要是因为价格昂贵,而且泊来品容易坏,维修也不方便。但值得注意的是,香江电影却是以录像带的方式传入内地的。
深受内地观众喜爱的港片主要以录像厅、录像带等渠道传播到内地的大中小城市甚至县城街镇。一时之间,录像厅在各地城市遍地开花,港产武打片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经常光顾。而录像厅也开始进入辉煌时期,并充斥在高校周边,片中的周润发、刘德华、周星驰等成为无数年轻人的偶像。
1990年前后,申城文化局系统下的录像厅,日均每座收入为300元以上,年收入10万元左右,全系统录像厅一年收入总共为105万元。到1990年,内地已经有了5至6万个录像厅,远远超过了同期电影院的数量。
同时,据一项不完全统计表明,1989年内地正规渠道共发行录像节目700至800个,发行录像带1000多万盒,总收入10亿以上。
还有消息说,1991年仅岭南某地生产与批发的盗版录像带收入近3个亿。
实际上,在录像厅中,海外引进版,甚至是走私与盗版的录像制品占据主导地位,是当时所有录像厅的一个普遍情况。
而VCD的出现,完全将录像带当个一个旧新代给抛弃。
再过一两年,便宜又好用的VCD,就会飞进千家万户,录像厅的生意也因此一落千丈。几块钱一张的盗版VCD,也将价格高昂的录像带从神坛打落泥土之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