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国内的企业家大会,市内的企业家议,也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汉民今天主持的会议,主题是:“重谈申城如何成为金融中心。”
他侃侃而谈,挥洒万言:
“1843年申城开埠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心还是花城,开埠后,对外贸易中心迅速由花城转移到申城。
1844年,从花城进口的英国商品贸易额是1550万美元,从申城进口的英国商品贸易额只有250万美元。而1845年,花城的英国商品贸易额减少了近三分之一,申城却增长了一倍,从此申城就取代花城,成为近代我国对外贸易第一港。
而贸易和金融如同鸟之两翼,我市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至光绪初年,申城的北市有钱庄80多家,南市也有30多家,盛极一时。”
王林难得的听得入了神。
因为这段历史,是他不熟悉的,又是他感兴趣的近代金融史。
“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而不是单独的和花城比大小!花城和深城,只是区域金融中心。纵览全球,所有的金融中心,都会有一个发展阶段,要经历:商贸中心——区域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国际性金融中心,这样子的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在金融业发展上面,花城和深城并不能和我市匹敌。我说的是愿景,是美好的设想。能不能实现,就要靠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努力!”
他讲完话,看向王林:“王林同志,你有什么看法?”
王林道:“领导讲的非常好,我相信未来二十年间,我市能成为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纽约、伦敦、东京、申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