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强沉声道:“这事我知道!所以后来国家制定出一套组合拳,把美棉赶出了我国!我国现在的棉花产量,足够自给自足。”
王林道:“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再加上改开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棉农放弃了种植棉花,出来打工赚钱。棉花危机或许又会重演?”
周伯强沉吟道:“我们能想到的事,国家肯定也想到了,应该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王林道:“国家怎么调整战略,那是大方向。我们申纺厂是不是也可以搞一个棉区呢?”
周伯强笑道:“你想搞?”
王林缓缓点头:“想!任何东西,要想不受制于人,最好还是自己生产。对农民来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对我们纺织人来说,手里有棉心里不慌。”
周伯强道:“王林,你真要搞棉区的话,我支持你!准备到哪里搞棉区呢?”
王林道:“我们就搞南京棉花。我国之前的棉花产地在苏省,皖省,申城等地,全部围绕南京种植,用南京棉花织成的布,就叫做南京布,在18世纪时就畅销世界,专供贵族妇女使用。正是因为这块巨大的蛋糕,米国佬盯上了我们的棉花经济。现在南京棉花产量已经很少,产棉大区也从南方转移到了北方。但我们要是在南方搞一个棉花产区,还是可以的。南京棉花的种子,是一种优质的棉花品类。”
周伯强道:“富饶的土地,再加上优质的种子,会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但是,要想让农民放弃能吃的大米,种不能吃的棉花,这不是强人所难么?”
王林道:“我们可以提出以物换物的策略,一斤棉花可以换6.5斤的大米,一亩地可以收获150斤的棉花,兑换成大米也够全家人吃了!或者直接换钱,每吨棉花再给一定价钱的补贴。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我们成立棉花公司,直接请人种植,棉农都算是我们的职工,给他们发工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