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其他小说 > 其他小说 > > 第173章 摆谱【求订阅】 (2 / 15)
        改开以来,各地都在兴建友谊商店、涉外宾馆。

        国内最早的友谊商店,1958年就在上海开业了。

        西州的友谊商店也早已开业,曾是西州的高档购物场所,那里招聘售货员都有严格要求。那时候,市面上的很多紧俏商品,友谊商店内都有。去商店里面消费也是有门槛的,只对外宾开放,普通人只有隔窗相望的份儿。

        全国的友谊商店的章程《总则》规定,外国人、外籍公民才能入内买东西。

        从诞生那天起,友谊商店的定位就是接待外宾,得凭护照、华侨证或者外籍工作证才能进,买东西也得凭华侨券。

        普通市民只有驻足张望的份儿,准确说,望也望不着什么,因为那会儿的友谊商店,不仅门口有一溜台阶,门外还竖着铁栅栏,映射着自个儿不一般的门槛。

        铁栅栏,隔出两种商品世界。物资短缺的年月,即便是生活在北金的人们,购买吃穿用度,哪怕买个白菜、奶糖都需要凭票证排大队。

        而在友谊商店,满目是市面上很难买到的紧俏商品:梅林的罐头、起士林的西点、苏城的双面绣、杭城的织锦、北金雪莲的羊绒衫、国人热望的自行车、手表……而进口家电和威士忌、万宝路等,更是这里的专卖。

        这种商店的管理十分严格,当年花城友谊商店,有个转业到地方的员工,因为老上司过来看望他,他领着老上司到商店里转了一圈,结果被商店领导狠狠批评了一顿。

        那个老上司,还是一位在职的师级领导。

        外宾专店,让出入友谊商店成为身份的象征,但人为地设置商业禁区、拒绝国人入内的做法也引起很多意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