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科幻灵异 > 科幻灵异 > > 第1129章 高速管束列车 (2 / 7)
        “你说的是平底摆放,但是很多时候要承受悬空的力量,四面八方的力量,到了那时候,平地放置的强度就不足以承受了。”

        “就算你说的是对的,硅藻分裂后的外壳是星球上最坚硬的物品。但是它太小了,分裂的速度也是有上限的。这样一来,我们得需要多大的养殖面积才能满足供应?”

        “硅藻也是要能量的,起码得光合作用吧?阳光充足的水层才能有硅藻,这样一来,好像也不是很容易培养呢。养好了之后,还得想办法搞设备收集外壳,这个工作实在是太麻烦了。”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说的问题也是相当的现实,产量,培养的地点,收集的方式,综合的成本。那些硅藻壳总不能收集起来就直接糊在管束通道上面了吧。

        这个问题绕不过去,管束通道的强度必须足够,经过模型推算,目前长天科技可以达到的速度应该是一千公里,但是这点速度根本不够。根据设想,真空管道列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普通真空高铁,速度也就五六百公里,如今的技术已经够了,没推广是成本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低真空磁悬浮技术,如今长天科技搞的就是这个,领先了时代十年不止。但这个的成本依旧挺高,管束通道的材料还是现有的东西,再提升下也就多个五百公里。

        这要是传出去,肯定被人骂凡尔赛,一千五百公里每小时还不满足,要上天吗?

        然而陈潇想要的是第三个阶段,那就是高真空磁悬浮。更纯粹的真空环境,更大的电磁作用力,时速突破四千公里每小时!那真是瞬息万里,一步到达!

        而要达到这样前提,管束通道的强度难以想象,起码现在搞不出来,硬要搞出来,成本又太高,不适合推广。

        所以,陈潇才会对勃拉姆斯说的硅藻如此上心,这玩意,能繁殖,能培养,这不正好顺应了长天科技的发展思维吗?一切材料都能培养出来,无污染,可循环,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资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