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秒过去了,F35B型战斗机发射的拦截导弹已经与歼20的远距空空单相遇,海空上腾起一阵阵的爆炸之声,50枚远程对空弹被击落下31枚,剩下的19枚空空弹成功突防,继续飞向F35B机群。
看到前面不远处的来袭导弹被击落将近近三分之二,F35B机群的长机指挥员丹尼心中稍微踏实了一点。但仍有19枚导弹已经突防,逼近到了F35B机群的12公里的距离上了,以其现在23马赫的速度,飞到机群上空不到16秒的时间,留给F35B的时间非常有限。在这么近的距离上面虽说近距空空导弹还能进行拦截,但时间已经非常仓促,长机丹尼马上下令,准备发射近距弹进行拦截。同时释放红外诱饵弹和箔条诱饵,以确保空中编队的安全。
16秒钟是一个什么概念,还不够电脑开机的时间,恐怕这时只有作战的飞行员体会就会更深刻一些了。对于现在的F35B机群来讲,现在就是最为忙碌的15秒钟。F35B战斗机再次射出30枚近距拦截弹,试图将突破第一道防线的空空导弹全部击落在海面之上,拦截导弹冲来袭目标而去。
但是,在空空导弹的末端防御难度已经不是刚才的概念了,一个方面导弹已经加速到了3马赫,同时对拦截弹的机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此时导弹已经是迎面而来,拦截弹的机动性能不能跟得上那样快的速度。
打个比方,这时的拦截的导弹就是要像你的电脑屏幕上面的光标一样的快捷,就像苍蝇飞行那样能近能快速的调整方向和速度,对拦截的导弹而言这当然会有难度,导弹前面的导引头的敏感度几乎要达到一个前半球的探测范围,不然就轻易丢失目标。
而拦截导弹的最近拦截距离8公里,进入8公里范围,拦截导弹就无能为力,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12公里的路程,就算拦截弹与来袭弹各跑一半的距离,他们相遇的距离就会在机群以北的6公里的位置,事实上近距拦截弹刚发射出的速度远达不到对方来袭的速度,相遇的距离很有可能会是在5公里的距离上。
想到这里F35B空中编队的长机指挥员丹尼马上下令:F35B战机编队马上调转方向,加大速度向南撤出战斗,拉长与来袭导弹的距离。
整个F35B机群马上掉头向南,速度升至12马赫,试图脱离空空导弹的追击。丹尼的战机显示屏幕上看到了在编队以北5公里,拦截导弹再次与中国人的空空弹相遇,六个来袭的目标被摧毁,未击中目标的拦截弹纷纷在空中引爆,雷到的屏幕上面还剩下的就是中国人的13个空空导弹的红色亮点,在急促地一闪一闪!
丹尼见状,怎么出现了一个这样的数字,13是一个很不吉利的数字,意味灾难和事故,看样子会有13架飞机回不去了!
三到四秒的时间,空空导弹就已经追击到了F35B机群,在十多声的爆炸声中,没有像丹尼的所预见的一样,机群消失了11架战斗机,有两枚空空导弹在干扰弹的作用下失去了目标,扑向了两块箔条诱饵云,随后在近炸引信的作用下被引爆。
丹尼正要庆幸还只损失11架F35B型战斗机,起码来讲他对空的拦截还是比较成功的,你想,50枚的对空导弹,拦截下和干扰下39枚,成绩应该还是不错,在战斗机的战术运用方面是没有多大的差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