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事·战争 > 战争幻想 > > 第1241章 县城的惨况 (2 / 3)
        而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巷子的急剧减少,限制了突击团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从某方面来说,小鬼子是被突击团每每以小股精锐部队在如蛛网般盘根错节的小巷子偷袭,吃亏上当多了,再加上小鬼子看出来:就算他们占领了县城的主要地方,可只要这些小巷子还在,他们就永远无法占领整个县城,就永远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因而,小鬼子也是下了大力气,几支部队一路说过,将两边数十米内的建筑全部摧毁,为的就是让突击团再也无法如先前那般可以借助小巷子穿行。

        而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极大的限制了突击团的活动区域,迫使突击团不得不正面跟小鬼子对抗,从而被小鬼子以优势兵力和装备,一点一点地挤压着突击团的战斗空间,从而最终迫使突击团不得不主动撤出县城……说实话,阵地战真的不是突击团的强项,而县城就这么大,几千人挤在里面,要是没有众多小巷子的地理帮助,以正面对抗的话,这就好比在某个特定的不大区域内,活动空间有限,根本就没有发挥战术等方面的优势,而偏偏敌人各方面优势都十分明显,自己这边就只能是被动挨打,最终,为了存活,就只能放弃这一区域。说白了,就是运动空间被挤压的太小了,就只能被迫被敌人牵着鼻子走,不得不应战。

        而到了晚上更让人揪心,才是真正的残酷之时:白天被敌人占领的阵地,必须趁着夜色的掩护,趁着敌人的优势火力无法有效发挥的绝佳机会而将阵地夺回来。又或者是白天无法攻克的阵地,必须趁着夜色的掩护,趁着敌人休息的机会,而将其攻占……这样一来,无论敌我,每每都是白天阵地战,晚上还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来防止敌人的偷袭,或者去偷袭敌人的阵地。如此,白天打仗,晚上更是要打起精神,这就不仅仅是武器上的较量,更是意志力的较量。发展到后来,双方都是极度疲惫,却又不得不继续咬牙挺下去,就看谁能支撑到最后——这种煎熬般的较量,对人的身体是一种考验,对精神上就更是一种折磨,但又不得不继续煎熬着,一切的一切,只为了那最终的——胜利。

        以至于发展到最后,双方都采取了一种让人很是纠结,细细品味却让人钦佩的战术:白天,让少数部队在前面顶着,大部分人则在后面休息,到了晚上,正好相反,大部分人在前面顶着,各个眼睛睁的如铜铃一般大,小部分人在后面休息。

        从小鬼子兵临三桥县城下那天算起,到现在,已经超过了七天了,也就是说,突击团已经完成了上面交代的任务——必须在三桥县及其周边,拖住小鬼子七天。可以随时撤退了。

        这点对于突击团的人来说,无异于救命的一剂良药,因为如此一来,突击团的人就可以随时能撤退,就等于在这方面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但是,以突击团的骄傲,又怎么可能仅仅是完成了基本任务就走人?骄傲的个性经过长期的培养和实战的培育,已经深入到每一个突击团战士的心灵深处,因而,从每一个伤员到张青山和胡英泽,上下一致认为:这一仗,咱们突击团伤亡如此之大,付出如此之多,怎么能完成任务就走?绝对要让小鬼子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才能对得起大家的付出,才能对内心的骄傲有个交代。

        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这就是‘老子打不过你,但死也要咬下你一块血肉,让你记住老子不是好惹的’——这就是突击团的傲气,如狼一样,既骄傲,又铁血。

        因而,在完成任务后,全团上下,没有一个人想着撤退,而是全都一心一意地想着怎么去给小鬼子再来一个狠招,让小鬼子吃个大亏才甘心。

        说实话,打到现在,突击团伤亡惨重,尤其是一营和四营基本上已经打残了。可是,他们取得的战果却是十分了不起,光是从伤亡率上来说,让小鬼子付出的伤亡率绝对比不他们小。更重要的是让小鬼子们知道,咱们中国军人不是他们眼中的东亚病夫,而是同样视死如归,敢打敢拼敢死的英勇之士,绝对不是三岛倭奴就能比拟的。当然,这是在精神层面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