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一方铆足了劲在攻城,而守城的一方却如同放弃抵抗了一般,任由你攻城,就是不露面。
以至于让小鬼子最高指挥官脑子里忍不住出现这样一个疑问:难道先前飞机侦查的报告不对?突击团在跟我们玩空城计?要不然,实在是说不过去啊!就算你要进行巷战,但也没道理主动放弃城墙的防守,要知道,城墙的防守,绝对可以给攻城一方造成巨大的伤亡率,不会比巷战差多少,而且,自身的伤亡率又绝对要远远小于巷战。所以,自由记载的战史以来,还从没听说过哪次战役,守城者主动放弃城墙防御的。
将这个问题否定后,小鬼子右路大军最高指挥官稍稍寻思了一下后,立即下令:加大炮击力度。
于是,又有十门小钢炮被调了上去,加大了对南城门炮击的密度和力度,甚至还有规律的扩散炮击的范围。
结果,有几个墙垛子都被炸飞了,肉眼都能看到后面的沙袋工事,可就是没看到一个人,一把枪。就如同大家在攻击一座被放弃的空城一般,既担心有诈,又期盼梦想成真。
这个时候,小鬼子要是能从空中俯视的话,一定会发现,南面城墙后面,已经被改造的大变样了:在南城门后面,是一道宽约七米,长约二十五米,高约两米的棚子,不!准确的说是一道工事防炮地带。因为那儿的木头全都取自于早被拆除的城门楼子,就连顶部为了防炮,也直接用木头盖了个厚达七、八十厘米的盖子,一层木头,上面铺上碎石和泥土,上面再盖上一层木头,如此,足足盖了三层,就算防不住山炮,但是,山炮炮弹当头爆炸的话,也绝对炸不到躲在下面的人,最多就是炸掉一些盖子而已,就更别说威力要小得多的小钢炮炮弹了,绝对防得住……山炮炮弹的抛物线轨迹可没有小钢炮炮弹那么明显,更没有那种弧度,所以,一般来说,就算是小鬼子想用山炮炮弹炸这里,也必须先把城墙炸塌了再说,否则,绝对不会直接炸到这里。
也就是说,这样的棚子,绝对安全。
而这样的棚子,足足有三个,右边那个棚子相距中间那个棚子足有百米,而左边那个棚子与中间那个棚子相距最六十多米。而且,都是建立在能上城墙的阶梯口边上。
尤其是中间那个,直接建在了城楼下面,并且用木头加木板,搭建了一个简易的阶梯,可以直接上到城楼平地上……之所以建在这里,不仅仅因为这里是南城门的中心点,更重要的是刘兵利用了心理战术:谁看到城门楼子被拆除了,都会下意识认为这上面没人了,也不会藏人。
城墙上其实就是每隔一段距离,留下两个战士做观察员,其余的,没有一个人,甚至连武器都没有放一件在城墙上,当然,早就铺设好的工事,如沙袋之类的自然是少不了提前就架设好的。但是,这三个棚子里面,每个棚子里都藏着一个连……还有一个连作为机动性部队,差不多就是预备役,等那段城墙的战事吃紧就会增援那儿。
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不仅可以把损失减到最小,而且,一旦小鬼子冲到城墙下一定的距离后——一般来说都是二十米之内,这样可以让对方的火炮忌惮于炸伤自己人,有能最大限度的把小鬼子拉近,便于精确射击。这边就可以迅速冲上城墙,绝对比对方快一点,然后就可以狠狠地揍小鬼子了。
由此可见,刘兵是真的跟张青山学到了不少阴人的本事,要知道,让以前的刘兵带一个营的人来防守这样的城墙的话,他绝对是硬碰硬的打法,哪怕小鬼子的炮火覆盖性炮击,他也定会亲自带人顶在城墙上,绝对不会后退半步。这样的打法虽然豪气,也硬气,可是,伤亡率就得完蛋了。小鬼子绝对不会介意用更多的炮弹来炸死更多的敌人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