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不得不用右手撑地,忍痛慢慢站起来的同时,还得用左手上的枪对那边射击,以便于进行火力压制,或者说吓唬对方而不敢追击或者稳稳当当地还击,有利于他的逃跑。
可是,这个时候,他一脸的苍白,面色有点狰狞,眼神有些慌乱和惊恐,再也不见先前那种镇定和自信,因为他明白,此时此刻,就算自己完好无损,逃脱的几率也不大,更何况右大腿受伤,极大的拖累了他逃跑的速度和便捷性。
只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本能的求生欲望,支撑着他还打算逃跑。
三个哨兵相距很近,也许是长期的默契,让他们三人根本就不用说话,往往一个眼神,或者是一个动作,就明白对方要做什么——这得益于突击团的基石——突击连。因为突击团的所有训练基本上都是按照突击连来的,虽然训练量不如突击连,可总比普通的训练项目要艰苦得多,说的难听点,都有点现代特种部队性质。其中,关于默契度的训练自然是重中之重,不仅班与班之间的默契训练,就是三五人之间的默契训练也极为重视,这不仅仅是因为在进攻时的需要,更是一旦有三五个战士落单的话,小型战术所发挥出来的战斗力,绝对要远远大于各自为战。所以,突击团的日常训练中,也经常有这方面的训练。
而这几人既然能同时成为这个大入口的哨兵,自然是同一个班的,平时默契度的训练也自然少不了,当然,那个指挥的战士,显然是他们的带队之人,怎么着也是个副班长。
很快,在副班长的手势指挥下,另一个哨兵稍稍与他拉开了一点距离,也就七八米远,而第三个哨兵却向后退,然后绕道向那个逃跑的家伙前面飞奔而去……显然,三人真的想活捉这家伙,所以,战术也十分简单,两个人拖住他,另一个人绕道对方前面,不管是前后夹击,还是突然袭击,都能形成有利的战术,最终的结果就算是没有活捉这家伙,但这家伙绝对逃不了。
既然要等战友对这家伙形成战术安排,这两个哨兵倒是不急于跟对方拼命了,反而蹲下,利用矮树林的掩护,一点一点地向那家伙摸去,当然,时不时的抬头观察一下,自然是免不了的,总不能叫这家伙利用这个空挡逃脱。
不过,刚走了四五步,见这家伙往前一瘸一拐的走了四、五米后,不知怎么地,突然调头,往十来米外那个被他击中,此时正咬着牙,怒视他的战士,一跳一拐的走去。
那个副班长一看这人不走反留,而且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奔那个受伤战士而去,面色顿时就是一变:根本就不用想便能判断出对方要干什么。
显然,对方知道自己原本就很难逃脱,但有希望在,所以,就一心想逃跑。可是,现在他受伤了,而且是大腿受伤。同时,山下的战士们也纷纷蜂拥而来支援,自己这边也拖延着他,让他无法全力逃脱……如此一来,他逃脱的几率基本上就没有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