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寒暄几句,刘老瞎跟鲜以、冉英俊,三个人便起身告辞,刘老瞎还想到拍卖会上去看看,毕竟刘老瞎过来,最主要的还是进些货回去,到古玩街上摆地摊挣小钱,养家糊口。
到了大客厅里,这个时候的拍卖,已经逐渐冷淡下来,先前那些动辄上千万的东西,应该是已经拍得差不多了,剩下来的,仅仅只是一些垫底的货色,那些真正的藏家买家,是不怎么看好这些东西的,因为这些东西价值不大,没有有多大的升值空间,对真正的买家来说,就算只是凑数,都不怎么够格。
彭新誉、洪四之流,对几百块上千块的玩意儿,能有多大的兴趣?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价值不大的东西,却又恰好对了刘老瞎这样的人的胃口,虽然利润微薄,但成本也用不了多少。
鲜以发现,其实,对这些价值不大的人,也还是有好几个人,只是不晓得其他的这些人,是不是也跟刘老瞎一样,都是因为囊中羞涩,腰杆子硬不起来,才会对这些价值不大,利润微薄的东西感兴趣。
三个人刚刚坐好,徐文成就宣布下一轮的拍卖,这一轮是一批,三件瓷器,两个碗,一块盘子,挺普通的晚清民窑的产品,底价是两千五,一百块钱一个竞拍价位。
虽然现场上还有好多没有走的大藏家,但是对这东西的兴趣,还比不过看别人竞价来得有意思,在场的大多数真正大买家,虽然偶尔也会加上一次价,但是那都只是当着好玩,绝不是真正想要竞争,所以,场上并不热闹。
经过几轮很是疲软的角逐,这三件瓷器上涨到了三千八,刘老瞎计算了一下利润空间,觉得如果是三千八,最多也就还有四五百块钱的利润,但再往上涨,可定就不会划算了,所以,就干脆退出了竞价,等待下一轮的竞拍。
这三件瓷器,最终以四千二百块的成交价,被一个蓄着山羊胡子的老头子拿走。
刘老瞎虽然有些惋惜,但在刘老瞎看来,那山羊胡子,除非是有特别的渠道,否则,一百来块的利润,实在不值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