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在苏州益阳城有一王姓商人,家财万贯,良田千顷;商人为人和气,又乐善好施,在当地小有名气。
商人有一位贤惠善良的妻子,还有一个聪慧的儿子;尤其长子三岁背诗词,五岁习文章,在当地是有名的神童;当地人都说这是商人平日积攒下的福报,日后儿子定能远胜商人百倍。
商人夫妇也以长子为傲,但是虽说把这个儿子当做心头肉,却也不曾溺爱,对儿子管教的更加严格。
商人的儿子也不负父母期望,十六岁时便是整个苏州有名的才子,又因相貌出众,为人和善,更是不知道多少女子对他暗生情愫。
一日,他与几位同窗好友闲逛,路过西市街头发现很多人围在那里好不热闹;他心生好奇,挤了进去。发现众人是在围观一位老人。
老人手持丝线,下方相连两具彩绘木偶;木偶在老人的手中仿佛活了过来,翩翩起舞,衣袂飘飘,相伴而旋,宛若天人。
他打听到,这种技法名叫牵丝戏。
后来少年便痴迷上了牵丝戏,更是花重金请最好的匠人,打造了一具美轮美奂的人偶。自此以后,少年便荒废了学业,每日与傀儡相伴。
少年的行为,自然让家人,亲友非常失望;商人更是怒不可恕,扬言要把那蛊惑他心智的木偶烧掉。”
“后来呢?”
“后来,少年便带着人偶走了,远走他乡,漂泊无所,终生以牵丝戏为生,以木偶作伴。
再后来,他很久以后偶然碰到了同乡,听说商人在他走后便气的一病不起,几天后就死了,母亲也在商人死后不久,接受不了丈夫死亡,儿子出走的打击,上吊死了。”
老人说到这,凝视着角落里的一只木箱,良久才缓缓叹出一口气:
“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