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恐怖·灵异 > 探险生存 > > 第二十二章 镇墓兽 (1 / 4)
        挖掘工程如火如荼的展开,曹家人自不用说,手下都有技巧,有的人扶着探铲,凭借反馈上来的手感就能断定下面有没有东西,不好判断的时候就把土带上来,那些高手从土质和颜色上就能区分出是否是回填土。

        两班人昼夜不停的挖,直到第二天中午一个曹家伙计正在下铲,突然手里的铲子一震,喊道:“有东西。”

        周围的几个人快速过去,等那个家伙把土取出来,大伙一看,在土块最下层带着寸许厚的青白色固体,有人看了一眼,猜测说是膏泥?旁边人摇摇头说不像,掰下一点在鼻子前过了一下,皱了皱眉,说怕是草烧土。

        多杰在旁边看的奇怪,这时我爹分开人群走了进来,捏了捏白土,确认说就是草烧土。找到草烧土,就相当于找到了墓穴,队伍就地开挖。

        古代为了防盗,会在墓外面涂上一层秘料,再堆上杂草焚烧,冷却之后便会形成一层坚硬的外壳,这层外壳就叫草烧土。

        这种烧房的技艺其实是从民间演变过来的,学名叫“木骨整塑”。

        那时候的人们会先将地面推平,铺上几层比较干硬的沙质草拌泥,其上再铺一层深处墙外半米多的1寸厚细沙层。之后在四墙的位置开挖一掌长的地槽,槽里插入圆木桩,木桩只见绑上横木,空隙之间填充芦苇,这就是所谓的木骨。

        木骨搭好之后两侧会抹上一巴掌长的草拌泥,形成泥墙,外面再修筑挡火墙,连同地上涂抹墙皮。

        等待墙壁和地坪晾晒干透后,在屋内屋外同时堆放大量木材开始焚烧,经过长时间的烘烤,墙壁内外便如坚硬的砖纸,墙内木骨碳化,木骨泥墙变为夹层陶墙。

        后续这种技艺经过加工转为墓穴防盗之用,整座墓室烧后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陶器”,不仅防潮,还异常坚固,古代民间的盗墓者拿这种草烧土一点办法也没有,不过这对曹家这种世代盗墓的家族来说,却根本不是问题,自有对付的办法。

        更多的人围绕着这个探坑开始取土,几个领头人亲自下去丈量遗迹范围,后面跟着人撒白灰标记,太阳落山前,几乎把下面的遗迹范围确定了下来。

        由于在深山里根本不用担心旁人发现,也没必要做土,大部队放开手脚干了起来。甚至为了早点挖通遗迹,围绕营地堆起了篝火,曹家人连夜挖掘,从出土量来看,天亮前肯定能挖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