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事·战争 > 军旅生涯 > > 第十段:处分还是表彰 (3 / 4)
        支队领导就这件事向上级做了专门的报告。总队领导得知后,决定取消对士兵的处分决定,同时,对士兵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表演,给士兵记了三等功。

        把听来的故事写完,云苏唏嘘不已,真是跌宕起伏。在我看来如果不是记者报道,引起那么大的社会反响,士兵就会因为擅离职守而受处分。一边是职责,一边是人性。人的运势还真是玄妙啊。做与不做一念间,成与不成看天意哟。

        “当初,你说我当初干嘛就不好好看看书,学学习呢……”我在心里幽幽的想着。

        新兵连的第一周看着很平常。而在每个新兵自己的心里都有很多难以启齿的痛和结。好像那新婚的妻子住进老公的家里,而老公没有买新房,只能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诸多的不习惯,与诸多曾经的向往杂糅在一起就容易埋下心结,成为混乱的根源。

        第一周的周末,云苏听说有徽省籍的新兵逃离部队,最后在火车站被找了回来。当时他就心里发毛,觉得自己也像是个被诱拐的孩子,离了家见不着亲人,走又不给走,留着又受罪……心里空落落的。看着身边的这些新兵伙伴们很有些戚戚焉。

        这一周,云苏写了三封家书,一封给了女神,两封寄回家,一封发给父母,一封是单独邮寄给了爷爷。信中内容基本千篇一律的形容自己在部队各方面都很适应,没什么问题,只是在给爷爷的信中流露了些真性情——想家,想爷爷。

        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后代,别人眼里的城里人,云苏固然要比那些农村出来的新兵思想活泛些,接受能力也强一点。队列训练学的挺快。但是在生活能力方面也差了很多。

        第一周单单一个洗衣服,云苏就跟着老褶子后面学了又学。老褶子在这方面耻笑云苏太笨,云苏笑呵呵的也不反驳。过了几天,桂省这边的几个新兵自然而然的就亲近了云苏,或许就是因为云苏不说家乡话,全程普通话,而且很标准,他们听得懂,再有就是云苏这个城里来的娃,不造作,真性情,能聊的起来,开点玩笑人家也能接受得了。

        不像那两个广省仔,动不动就是客家话,闽南腔。一个劲的跟着老莫后面托屁(拍马屁)。特别是那个胖子占着有点小钱,一出去就买这买那,时不时的往老莫那里送点烟啊,吃的啊。不仅是桂系兵看不惯,川省的几个新兵更是聊天的时候用川省话耻笑过胖子,可惜胖子只看着他们在摆龙门阵,却不知龙头在哪端。

        结果一周下来,徽桂两省好起来了,川省中立,广省被集体鄙视……五班的关系格局的雏形就这么着定下了。

        云苏在这一周学会了洗衣,学会了龙城十八怪,“老太爬山比猴快,两只蚊子一盘菜,三只老鼠一麻袋,青蛙叫麻拐,小妹叫妹崽~”

        他不知道为什么当地人说三只老鼠一麻袋,在他们那边老鼠就算是杀了,也没什么肉,一只手就能捏几只。直到他在食堂里吃到了竹鼠,龙城有饲养食用性竹鼠的传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