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世人甚爱牡丹
大宋景观年间,盛传双王卧岗,典故取自双虎不同山的说法,老虎尚不一个山头称王,何况人了。
但景观年间却出现了这么一道让人瞠目结舌的景象,双王卧岗,中州,本是长安城所在,但长安城由于其特殊性又独立于中州之上,按理来讲,中州就应属长安城管辖范围内,但皇帝赵晤的做法却让人目瞪口呆,中州设藩王,长安城自治。这位被后世提及总被称之为“贤景帝”的皇帝赵晤在这一举措上可谓是名留青史,往前无史可考,往后无人胆为。
大宋王朝标榜“贤德治世”,因此皇帝死后多以“贤”字为庙号,又以谥号优劣各自评价,在后世称赵晤为“贤景帝”来看,也算是一个中可的评价,但江湖野史中却多有提及双王卧岗这一趣事。
双王,指的是赵晤和怀王赵吏这对亲兄弟,藩王自古以来都可以养兵,以镇境内,怀王赵吏也不例外,但由于中州地处敏感地带,长安城又在其中,长安自古以来都有禁卫军、谍报组织等等机构,也是一处军事重地,所以两者同时养兵,难免会遭世人诟病,于是赵晤搬出律法,对怀王给与一定的限制,“怀王之亲卫当以标志之三分,境内再设府衙,以镇中州。”意思就是说怀王只能养规定的三成兵力,虽然也是一个可观的数目但与其他藩王比较起来难免不够看,因此“无病王”也被市井多用来取笑这位王爷,“无病”谐音“无兵”,可见当时风气之祥和,市井地痞也可将朝廷大事拿来做酒足饭饱后的长舌之谈,对言论的放松可见一斑,这也是大宋王朝在之后大兴“文刑”的由来。
中州一地,双王并立,自律法规定起便一直被世人议论纷纷。自古以来也不是没有皇城里养着王爷的先例,但许王爷在境内设兵,却是头一遭,这种举动大大加重了藩王谋反的可能,对朝廷来说更是一个无时无刻都要提防的威胁,但又规定怀王只许养三成兵力,又不失为一个既恶心了怀王又糟蹋了皇帝的愚蠢举动,但其成效却十分显著,怀王一心治理境内,赵晤在位期间倒一直相安无事,但其心可见,这种隐患也终于是在景观末年间爆发了出来,引来了那场为朝廷和江湖一同震荡的“鹡鸰之争”。
长安有三好,夜堡梅花牡丹笑。
夜堡是长安城夜店的总称,当时长安大兴商贾,各行各业齐聚长安,为了更多的利润,商家更是点起了昂贵的油灯夜间也来营业,甚至有些商家会营业到三更天才关门,当然相对的开业也较晚。
这种趋势下长安的各色小吃糕点等也看到了商机,专门在夜里出来摆摊,尤其是文庙赌场周边,形成了一出出不大不小的商业中心,也被称之为“夜堡”,百姓作息之余来夜堡饮酒作乐,酒足饭饱后或是回家歇息或是花街柳巷寻花问柳,各色人等形成了一个热闹多彩的长安城,而景观皇帝赵晤更是热爱这种热闹的景象,每每私服,便是身着便装在夜堡吃喝,与各色人等畅谈天下趣事,江湖秘史。
这种景象自三月份起,便能一直持续到九到十月份,待九到十月份天气转凉,夜堡也多是挪回了屋子里,但一年一度的梅花大赏就可以开始了,在家中窝个一俩月,梅花开了,人们又都跑了出来,顶着腊九寒冬,在雪地里架起火炉,宰牛煮羊,大口饮酒,欣赏这一年一度梅花盛开的美好景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