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胖子说,“在雾柳山的背面有三户人家,据说是从咱们到过的高家分过去的。”
“哦?”我听后一怔,“咱们现在就去雾柳山的背面看看。”
说完,我率先一步往前走。
胖子、赵小陌、刀疤哥一直跟在我的身后。
因为雾柳山本身就不大,所以没一会儿功夫,我们就走到了雾柳山的背面。
果然,如胖子打听所得,在这背面的的确确有三户人家。
这三户人家是呈品字形定居的,看起来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不过还是有所区别。
因为,这三户人家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吊脚楼。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所以,以此断定,这高家坳的居民肯定不是汉族。
不过,如果高家的人真的是大理国高升泰的后人,那他应该就是白族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