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尔尼菲蓝状菌
“马尔尼菲篮状菌(Tarycesmarneffei)是篮状菌属中的一种。虽然大部分的篮状菌都不会引发人类的健康问题,但是马尔尼菲篮状菌却是致病的。此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中广西银杏竹鼠的带菌率高达96%。”
以上引号中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马尔尼菲蓝状菌很特殊,大部分被感染的人,都是自身抵抗力极差的艾滋病患者。它平时隐藏在土壤里,还有竹鼠身上,伺机进入人体,随后真菌在血肉里蔓延,逐渐侵蚀全身。皮肤、内脏、大脑、骨髓,都可能成为它的食物。在人体内,37度的时候,它是圆圆或者椭圆的形状。而在室温也就是25度的环境下,它慢慢伸出触角,变形成发毛的菌丝形状,没有经验的检验科医生很难识破它的真面目。马尔尼菲蓝状菌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很容易被误诊为结核。有时真相来的太慢,病人已经被“啃食殆尽”。
二、心脏淀粉样变性
心脏淀粉样变性是一组异质性疾病,由于错误折叠的蛋白形成纤维样物质沉积在心肌组织以及其它心脏结构,导致以心衰及相关症状为主的浸润性心肌病。主要有两种前体蛋白累及心脏,一种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轻链淀粉样变性AL),另一种是肝脏生成的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当导致淀粉样变性时称之为ATTR)。
主要表现为左心衰症状,右心衰症状或两者兼有。晕厥和直立性头晕常见。传导系统病变和快速性心律失常也很常见。室性心律不齐也可能发生。腕管综合症非常常见,且多为双侧。其他心外表现包括自发性出血或瘀伤(通常在眼眶周围区域),软组织受累表现,如巨舌症、肾功能不全和肾病综合征。
通常而言,ATTR心脏淀粉样变性进展缓慢,老年男性最常见。相比之下,AL心脏淀粉样变性进展更快,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男性略多发。目前,发达国家已能使大部分患者在其生前明确诊断,而国内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仍较高。
————————案件开始——————
黑暗中的真相,由我来揭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