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即便是日不落自产的“流星”战机其最高时速也只有650公里,与“拉5”相比并没有多少优势。
这也是八路军一直没有将“流星”投入战场的原因。
用这样的战机作战还不如使用廉价且容易保养的“拉5”。
这时所有人都以为八路军这笔生意肯定是赔了……费了那么大的力气那么长的时间建起了发动机生产线和战机生产线,结果生产出来的就是这么个玩意儿。
只不过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王学新用技术换来了,亏的也是王学新贡献出来的东西,所以大家都没说话。
他们不知道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是王学新在为喷气式战斗机布局。
当王学新拿出“米格15”的图纸时,一切都水到渠成……如果没有发动机没有生产“流星”战机的经验和技术,要多少年才能把“米格15”生产出来?
现在不过就是一个多月!
试飞进行得很顺利,康政驾驶着“歼2”在900米的距离成功起飞。
当时就把科研人员都吓了一跳:
“900米才起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