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诸侯国,各自奉行之道。或择其一以为国策,或兼顾一二,共同发展。
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而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有一学宫,以稷下为名。广邀天下学说,至学宫阐述自家思想。
天下学派闻之响应,纷纷往齐国而去。希望可以在学宫大讲之中,一鸣惊人,为世人所知。
一时间,齐国人声鼎沸,学者众多。凡能说得上一二者,皆不辞辛劳,翻山越岭,跨江渡河,只为一鸣。
稷下学宫此时,极其兴盛,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数千人之众,其中声明卓著的学者如孟子(孟轲)、淳于髡、邹子(邹衍)、田骈、慎子(慎到)、申子(申不害)、接子、季真、涓子(环渊)、彭蒙、尹文子(尹文)、田巴、儿说、鲁连子(鲁仲连)、驺子(驺奭)、荀子(荀况)等。
更有孔子、老子、墨子、孙子等大贤,俱往齐国而去。一时间,齐国有天下气运尽归于此之象。
而泰山书院之中,酆都正举目远眺。那百川汇海,万舸争流之象,纵然酆都不修元神,不练元婴,依然可以清晰的感受到。
在他的法眼之中,齐国如今气运鼎盛,几有沸腾之兆,如在天下之中心。
天下气运尽皆朝着齐国流淌,离齐国越近,气运越是深厚,反之则气运稀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