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郡四面被秦岭,巴山,武当山,巫山阻隔,是一个标准的四塞之地,但境内有汉江贯通,众多河流连通汉江,呈网状辐射。对外群山环抱,地势险恶,内部水运发达,往来频繁,是汉末长期割据的三个小诸侯之一
东三郡的历史简直是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的一个缩影,先后竟经历了张鲁,刘表,曹操,刘备,曹丕,孟达,曹睿等时期。
益州归刘璋的时候,汉中归了张鲁,张鲁实现了对上庸诸郡形式上的统治,事实上还是当地的豪强占据。
后来,荆州刘表插了一杠子,占领了房陵,作为益州和荆州的缓冲区,同时,上庸和西城一直在地方豪强申耽、申仪的手中。。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攻汉中,张鲁投降,曹操将汉中一分为三,置西城、上庸二郡,并将西城,上庸,房陵三郡划归南阳郡管辖,一方面和张鲁联姻,一方面启用地方豪强申氏兄弟,以便在地区内达到稳定与平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汉中,定军山下黄忠一战成名,斩汉中主帅夏侯渊,汉中望风而降。刘备乘胜追击,一方面命令宜都太守孟达由东往西,一方面命令义子刘封出汉中由西向东,两面夹击,直取东三郡。
上庸和西城的地方豪强申耽、申仪高调归附。刘封因功被提拔为副军将军,统领三郡,孟达副之。又将东三郡从荆州划归益州管辖,东三郡由此正式的诞生。
没多久,随着关羽丢失了荆州,东三郡刘封与孟达的矛盾开始冲突,让长期受到压制的孟达恼羞成怒,带领自己的人马投降了曹丕。当时还是魏王的曹丕命令夏侯尚,徐晃与孟达里应外合,一举击败刘封,申耽申仪又举旗依附,东三郡回到曹丕的手里。
蜀汉建兴四年(226年),曹丕去世,孟达最后的靠山倒了,又开始和蜀汉,孙吴联络,讨价还价。丞相行釜底抽薪之计,让郭谟诈降,将孟达要归蜀的消息泄漏给申仪,申仪随即报给了在南阳都督荆州军事的司马懿。
司马懿知道孟达反叛的消息,一方面写信安慰他,一方面急行军,八天赶到房陵城下,十六天,城破,孟达被杀。
司马懿粉碎了孟达的阴谋后,顺便找了个借口,把申仪带回洛阳,又将上庸七千余家强迁至幽州,把孟达,申耽,申仪的势力连根拔起,从此,牢牢地控制了东三郡。
东三郡在曹魏手中,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