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近半个月的拉锯中,王平发现自己原来的感觉是错误的。先生好像不是那种什么都知道一点的人,而是知道的远远不是一点点。
最惊讶的是王平自己。他没有想到,这个说没有把握,只是试试的年轻人,竟然对作战,对以弱旅战强敌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无意之间,自己对汉魏之间的作战,有了新的理解。而同时进行的训练让王平这个打了一辈子仗的人,也是大开眼界,先生竟是精进如斯。
李坤设想的训练和征战总时间是三个月。三个月之后,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李坤都会告别众人,沿着汉水东下去江东,继续自己的游历。
李坤的理由很充分。如果成功了,自己的任务完成了,自然可以走了。如果没有成功,那么说明自己的路子不对,留在这里就是耽误别人,还是走人的好。让众人竟然无语,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不过,这些人也习惯了,反正也从来没有说服过先生,在嘴皮子上输了不丢人。还好,先生是个书生,身体弱,众人可以从军功上找回来。
在训练过程中,先生还非常喜欢开会,特别是遇到问题,尤其是到了训练的后期。有了什么事情,就召开指挥部的会议,让大家讨论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就把整个屯的队伍召集起来,讨论解决。遇到重要的事情,指挥部的人可以随时提议开会讨论,由屯长或者先生召集。先生就是指李坤自己。
“别老是问我,我是会走的,而且我对你们的基本情况还是不熟的,只能给你们一些建议,你们理解了再去做。而且,我相信你们能解决的。”李坤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话虽然这么说,李坤还是确定每五日,指挥部的人统一集中一次,把这五天内发生的问题互相通通气,大家互相交流一下想法,心得,然后是布置下一个五日的工作重点。
经过大约一个月的训练,这些本来就是王平配给王训的精锐,换了一个新的样子。李坤觉得时机成熟了,让王训告诉王平,队伍准备移军到汉魏交界的西乡县,然后伺机准备进入魏军境内,寻找战机。
具体一点,就是准备东去曹魏的魏兴郡,准备去汉魏交界处的的安阳县试练。
李坤指令:
指挥部当前的任务是:讨论如何执行这个计划;中间可能出现的问题;面对问题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会议由王训主持。至于魏兴郡的地理,李坤非常干脆,别问我,问你父亲去,那是闻名益州的汉中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