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84年8月的一个阴雨天。小蒋始终忘不掉那种天气,以至于到了若干年之后的现在,每年的梅雨季节,遇到了阴雨天气,他还总是会闻到当年潜伏在敌军阵地上、耐心等待最佳捕俘时机时,空气里弥漫着的那股味道,那是一种紧张到让人无法言表的味道。
实施捕俘的那一天,是侦察连根据昆明军区前指的命令,穿越1816高地的山脊中线、也就是国境线,进入敌方境内进行渗透侦察的第二天。
按照事先制定的作战预案和战斗编组,高班长带着小蒋和另外两名战士组成捕俘组,在副连长带领的火力组的掩护策应下,只要顺利完成渗透和捕俘两项任务,就即刻回撤至国境线附近。之后,再由指导员带领的1排作为接应组,在国境线附近的1816高地西侧与前出的捕俘、火力两个组会合,一同返回驻地。
由于此前在马家湾地区驻扎的兄弟部队的两个侦察连,曾先后多次与敌军的小股武装人员交火,对战双方最终虽各有伤亡,但却没能成功地捕获到一名俘虏。因此,前指对高金波班长担任捕俘组长的这次行动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为顺利完成此次任务,连队在驻扎点进行了多次的沙盘推演和模拟合练,并要求所有参加执行任务的官兵,人人都要熟记捕俘区域的地形和地貌,熟记渗透进入和回撤返营的路线,以防人员迷失方向、误入敌军的雷区。
跨过国境线之后的渗透行动,一切都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顺利进行着。捕俘组和火力组一路边实施侦察,边同步向昆明军区前指报告着敌军的各种阵地位置、工事构筑、兵力部署、重火器装备的配备等情报,按时到达了目标区域——1377高地。这里,是此次渗透侦察任务的终点,也是行动方案上实施抓捕俘虏的预设任务区。
高班长带着小蒋,两个人悄悄地对1377高地进行了一次抵近侦察。发现在这个高地的平台上,不仅有大量的敌军小型帐篷,而且还不时会有敌军士兵在平台上来回地走动。就1337高地而言,没有发现敌军的火炮、坦克、重机枪等重火力武器,但是地面上的人员活动还是比较频繁的。高班长对小蒋耳语道:“的确是一个实施捕俘的好地方”。
两人实施抵近侦察之后,副连长召集捕俘组、火力组召开了临时碰头会,进一步研究确定行动细节。会议决定:一是选择敌军阵地侧后方一个4米多高的悬崖,以此作为渗透进入的突破口。二是采取联合行动,两个组的人员按照每3人为单位,编为一个行动小队,采取搭人梯的方式,分批次攀登进入敌阵地。三是所有人员进入高地后,要就近迅速寻找潜伏地点,一切行动,都必须看本组组长的手势。四是捕俘的过程很短,但是潜伏等待时机成熟的时间会很长,甚至会很漫长,所有人必须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潜伏期间,无线电保持静默,小组行动看组长手势。
四条要求很明确,大家点头示意牢记在心。不一会儿功夫,十几名官兵全都攀上了山顶。高班长带领的捕俘组,根据高地的地形条件、遮蔽物情况,以及敌军帐篷里出来可能出入的活动区域,选择了合适的抓捕待机位置进行潜伏。火力组在副连长的指挥下,按照捕俘组选择确定的任务区域,分方向拱卫在四周,边实施火力警戒,边观察敌情,为捕俘组确定成熟的时机进行抓捕,提供情报支持。
一切准备就绪。中午时分,在敌军的1377高地上,一场深入敌后的捕俘行动正式开始了。
天空中的雨,仍在密密麻麻地下着,进入到潜伏位置的小蒋一动不动地趴在高班长的右后方,与两名战友一起呈“口袋”状布下了抓捕圈。火力组分散守卫在四个方向,警戒着外围的安全。大家都屏息凝气,只有枯燥的雨声不停地“唰唰”地落在敌军的帐篷上,落在1377高地的地面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