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每天不分昼夜地在耳边响起的,不是敌我双方密集的枪炮声,就是无线电台里传来的短促而又急促的口令声;时不时地从自己身边经过的,不是向前冲锋的荷枪实弹的战友,就是被搀扶着或被担架抬下来的受伤或牺牲的兄弟。
那时候,每天与自己朝夕相伴的,除了高班长和本班战友之外,就是那支从不离身的轻型冲锋枪、匕首和一枚被叫作是“光荣弹”的手雷;那些随时会来袭扰偷袭的敌军特工、漫天乱飞的流弹和炮弹,还有敌军事先埋设的雷区,无时无刻都会危及到战士们的生命。
那时候,每天待在比天气还要更加阴暗潮湿的猫耳洞里,站不起身、躺不下来,只能半蹲半窝在里面,日子久了,不仅能把人的身体“猫”变型,还会把大活人待成大“霉”人,即便如此,那也是能让小蒋和战友们相对安全的唯一处所。
那时候,每逢遇上敌军反扑、战事吃紧的阶段,连续几天吃不好饭、睡不了觉,那是常有的事。高度紧绷的神经、得不到休整的身体,让这些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们每天都处在一种极度疲惫却又不能有任何懈怠的透支状态。
那时候,战斗在战场前线上的小蒋和他的战友们,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能洗一个舒舒服服的被热水澡,然后再换上一身有着被太阳充分曝晒过的有着阳光味道的干衣服,感觉那就是他们人生之中最大的幸福和满足了。
初到热带丛林地域,又是身处真枪实弹的战场前线,年轻的的上等兵小蒋不仅要直面战场生死和恶劣环境的双重考验,还要承受着内心有些打鼓甚至打怵的巨大心理压力。
真正让小蒋变得勇敢起来的,是在跟随班长高金波完成第一次渗透侦察任务之后的事了。
高金波,这个名字,在当时的全师侦察兵队伍里只要有人说起来,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是一个相当有名气的人物。
“高金波,是侦察兵里的佼佼者,是‘兵王’”!这是师长在全师军事工作会议上亲口说的。
师长敢这么说,自然是因为高金波有着过人之处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