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事·战争 > 军旅生涯 > > 第五章 政治合格的“老一团” (3 / 4)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大都是“务虚”的工作。一堂教育课到底管不管用,不是用教案写了多少页纸、黑板上写了多少板书来衡量的,也不是看官兵们的教育笔记本上记了多少行字、班排讨论发言时讲了多少冠冕堂皇的话来评价的。教育课的成效,最终还是要看官兵们的思想是否更加集中统一了、练兵打仗的精气神是否更加昂扬有劲了、部队以战斗力为中心的全面建设是否更加积极向上了等方面来衡量。而思想政治工作这种“成效”式的评价标准,与军事训练考核的米数、环数、秒数、天数、人数等“硬杠杠”相比,就显得笼统多了、模糊多了,也“软”多了,很容易被当作是可揉可捏的“软指标”。

        再一方面,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还是“人”。基层营连的教导员、指导员,都是在一线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每天直接面对的,是官兵们在日常训练、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具体事。如果教导员、指导员的工作不务实,做“虚”了,整天说话“打官腔”、做事“空对空”、遇事“踢皮球”,那么不仅会误人误事,更会反过来直接伤害到思想政治工作在部队官兵心目中的地位和评价,让人更加觉得“政治工作确实是个很虚的‘软柿子’”“思想工作真的可有可无”。

        欧阳是团政委又是党高官,和团长吕大壮两人一道,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统抓部队的全面建设和各项工作,炮兵团连续多年被集团军、师表彰为“全面建设先进团”。

        这些年,欧阳在抓好军事训练、突出战斗力建设这项中心工作方面,可没少下功夫、出力气。他倡导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实做细做到位,要服务和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建设”这一工作理念,既把战斗力建设作为衡量部队全面建设的唯一标准突出了出来,又为思想政治工作找准了落脚点和着力点。有了“抓手”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就能够充满生命力、富有活力。

        政治处的史主任,是欧阳所带领的政工干部队伍当中既难得又少有的一个“务实主义者”。

        从基层营连一路成长起来的史主任,实打实地做事情、一丁一卯地干工作,是他一贯的作风和态度。几年来,他都带着政治处宣传股的同志们,持续在“加强和改进基层政治教育工作”这个课题上不断进行探索实践。

        为解决政治教育多头抓、秩序乱、内容杂的问题,史主任带领大家探索形成了“教育安排,归口宣传股统一计划;教育秩序,由政治处统一督导;教育内容,由团党委议教会统筹安排”的经验做法。

        为解决教员备课质量不高、说理能力弱、集中授课效果差的问题,史主任建议团党委从“选齐配强指导员队伍、定期开展授课竞赛”“大力开展群众性教育,让官兵人人上台当教员”“实施分层分类、因人因事施教,杜绝大呼隆、一刀切式的满堂灌”等方面入手,很快把课堂主阵地的教育功能发挥了出来。

        为解决教育课后官兵头脑烙印不深、甚至“雨过连地皮都不湿”的问题,史主任又下大力开展了“讨论开始前,要给足充分准备时间;讨论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发言;讨论结束前,要及时归纳总结”的班排讨论规范“三步曲”。

        欧阳很欣赏也很支持史主任的工作。在史主任的建议下,团党委拿出专项经费,为每个连队改建出新“多功能教室”,改善了官兵学习教育的场所;在团文化活动中心开设了“战神广播”,每天早中晚三次播放团队新闻,遇上哪个战友过生日,官兵还可以提前预约、送上祝福、点播歌曲;丰富了“影前宣传”栏目,新增的“宋律师说法”“让心灵充满阳光”“每周一星”节目,让官兵们既耳目一新,又能寓教于乐,很受欢迎;更换了全团的宣传灯箱、新增了大型文化墙,在每个连队门前新装了不锈钢的宣传橱窗,让营区在进一步亮化、美化的同时,浓厚了战斗化的氛围;开办“政工夜校”,外请专家教授来团,给政工干部授课、给文化骨干辅导、给想提升学历的官兵办学;成立“业余军乐队”“演出队”,开办乐理培训班、乐器演奏班,重大节日、大型集会上,军乐队员们一身礼服精彩亮相,自编自导的各种晚会上,战士们投入的表演,经常博得官兵们的满堂喝彩和阵阵掌声;加大人才选拔培养力度,选派文化功底好、有潜力的干部战士,去部队院校、去驻地电视台电台进修学习。这一系列硬件改善和软件建设的持续投入,一下子就激活了炮兵团官兵心里的学习成才梦,整个“老一团”呈现出一片努力学习、积极进步的活力景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