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对于《至暗》,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只看前面两个篇章的话,萧伯纳显然是根据时间线来编排“无名夜曲”的——
第一篇章《亡灵序曲》,描述的是青年钢琴家,在新月下的墓园中演奏,洞开的冥府之门,浮现出代表着死亡和新生的金苹果,而这一切唤醒了墓园中的亡灵……
第二篇章《属于昨日的狂欢》,视线已经移入了墓园之中,被唤醒的亡灵们,在变奏成舞曲的钢琴声中,开始尽情地舞蹈,摇摆……
按照逻辑来说,最精彩的第三篇章,描绘的应该是这次诡异舞会的最高潮……
按照月光的理解,这一场位于生死边界的狂欢,最高潮应该如盛大焰火一般夺目而有耀眼,让任何一个有幸目睹这一场舞会的人终身难忘……
可是……
第三篇章,为什么会突然急转直下,从狂欢一下子落入了《至暗》?
狂欢结束得如此仓促吗?
之前,对于第三篇章的思考,被迫停在了此处,再无进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