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勋接过报纸看了看,见“新苗专栏”有一篇中学生写的文章,叫“我的姐姐是棉花质检员”。
这篇文章用的是白话文,语言朴实,内容生动。讲的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姐姐小学毕业之后,进工厂实习,然后正式参加工作,最后当上了棉花质检员的事迹。
内容中提及,老乡中有个棉农,是舅舅的熟人。他给姐姐送礼,想把四级棉质检成一级绵。姐姐断然拒绝,并且向领导举报,最后对该棉农进行了批评教育。
王勋说道:“这篇文章写得不错!用事实说话,不光有教育意义,更体现了藩镇转型过程中,勤劳努力的人慢慢改善生活的历程。写这篇文章的孩子以后肯定会有出息的。”
陈柯说道:“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个孩子就是当年那个老黑的外甥。”
王勋一愣,似乎有那么点印象。
“哦,原来是这家人……他家的孩子居然都上中学了?时间过得好快。”
多年前,腾越第一批安置房中,那个残废的老黑就在其内。当时他家的阿花和阿根刚刚上小学。
陈柯的教育制度,中学开始就要收学费了。但如果是从小学正式升入中学,就可以进入合作社,或者到工厂实习,工作满一年后就能免费入中学。
实习期间有工资,一切待遇按正式的实习标准。这样就能确保普通人家的小孩有继续上升的机会。
当然,现在的普通百姓并没有意识到知识的重要。以前送孩子上学大多是混个饭碗而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