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柯这次讲课的内容,是如何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棉粮争地的问题。
人要穿衣吃饭,原料都是从田地中长出来的。粮食用来裹腹,棉花用来织布。
但一块土地的功用,必须做出选择。粮食和棉花孰轻孰重,自古以来也没个定论。
其实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有了石化技术。但没有得到政策上的发展。
陈柯今天就是讲解用石化纤维,用于纺织业的生产,如何调整生产关系。从而解决困扰了中国几千年的棉粮争地矛盾。这也是陈柯的老本行。
“……虽然在生产技术上,这是化工场和纺织场的事情。但在实际操作中,则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比如农业技术人员的实地察访,确定地质所适合产业的发展方向。还有基层农业人口的组织,生产关系的转型,以及农产品和轻工纺织品所占市场的配额。这将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所以对此有理解的,或有自己见解的学友,可以就今天的讲义写出自己的看法。若是以后需要大家在工作岗位上贡献力量,也好提前做个准备……”
陈柯每次讲义之后,都会留给大家一个消化的时间。然后有兴趣的写个课程总结,他会和衙门的官员交叉阅览。
确定有人能够领悟,也有能力从事某个工作时,作为后备干部培养。
黄梨洲和王夫之也听得很认真,回到住处同样也写出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课堂上,他们偶尔也会举手提问。
“请问郡主,上次您说到的社会结构转型,并非是向着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转型。这其中有什么学问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