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为腾越的政府官员和士绅,有责任调整好生产组织形式。当然这种事情需要徐徐引导,抽丝剥茧的进行,一开始能够招募到的长期劳工定然不会充足,所以我的想法是长短结合。长期劳工按月付工钱,短期劳工按工分结算。”
“工分?”
陶厅判又听到了一个新名词。
陈柯说道:“就是工分。陶大人不是说过吗,腾越还有‘拾夜香’的人,拾一斤粪可以卖一文钱?其实我们官府大可以把这种组织形式正规划,把需要做的一些零散活计分派出去,按劳计价。比如清理一钱猪鬃两工分,挖个水渠八工分。月底结算成现钱,一公分算一文,谁愿意干都可以接活。”
“要知道人和人天生是不一样的,寸有所短尺有所长,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行业。人只有从事自己的行业,才能有生产积极性,所以我们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跳出小农经济的模式,跳出世代王朝更替的周期陷阱。”
陈柯的表述很清楚,终于让这些古代人充分理解其中的道理。
让会种地的人拥有更多土地的经营权,这样他的收益和土地的价值自然能够发挥到最大。
而不会种地的人,吃点租子保证温饱,然后专心从事其他产业。这就能让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提高。
几千年来的土地生产困境,就有望得到解决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可以决定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组织形式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着经济基础。只要打开这个死结,我们的前途将有无限可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