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看到陈柯编写的课本后,有功名的举人和秀才觉得“有辱斯文”,婉言谢绝了。
好在童生和儒生们倒是留了下来。不管怎么说他们找到了饭碗,比回去种地强。
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有着严格规定。
像腾越这种小府厅,举人的名额就只有一个,秀才四人左右。除非他们再往上考,下面的人才有机会考上去。
“官坊的好处,就是免徭役。这倒是可以用来大书特书的一笔,看来我的事业就得从这方面入手了。”
陈柯在草堂外不远,看着那些留下来当教员的童生们,心里也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
城里这些官坊,当个郎官每年也就三十多两银子的俸禄,恐怕还没他自己开店挣得多。
但官坊的好处就在于免徭役。
手艺人都好体面,所以官府能招募到不少郎官,普通人也愿意进官坊当学徒工匠。
原本这些童生,都有一份读书人骄傲,不愿意做工匠。但陈柯的这个官坊并非招募普通工匠,而是教书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